4月中美西航線運價觸及高點后,近幾個星期連續回落。有分析人士認為,當時國際海運運價的回暖,僅是短期上揚,并非拐點。4月中不少班輪公司表態上調運價,根本原因是當時處于長協談判時期,許多貨主期待進一步拉低運價,而班輪公司則不約而同通過上調運價的方式,以達到簽高長協運價。目前長協“簽約季”已過,海運運價也被“打回原形”。
國際海運費漲價能成功嗎?
貨物運輸需求和運力供給是影響國際海運費變化最為核心的因素,從整體經濟形勢來看,現階段這兩個因素都不利于國際海運費的上調。
貨物運輸需求方面:
近期內看來,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報告指出,“五一”小長假前并沒有出現明顯出貨高峰,大多數航線運價出現回落走勢,拖累綜合指數下跌。同時,“五一”小長假期間,貨物運輸需求也有所下滑。
長期而言,美國經濟還面臨更進一步下行風險。這降低了下半年進出口反彈的可能性。消費者需求低迷加劇了美國進口商在去庫存化上的困難,美國最新的進口集裝箱數據再一次體現美國進口需求持續疲軟,且沒有明顯反彈跡象。SONAR預計美國的經濟將于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陷入衰退,下半季度的國際海運費反彈的可能性越來越小。
運力方面:
根據Alphaliner公布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5月8日,全球運營集裝箱船舶總數達6597艘,較2個月前增加73艘;全球運力共計2689.54萬TEU,較2個月前增加34.2萬TEU,新增運力比全球排名第12位班輪公司太平船務的運力還要多。
結合當前國際經濟大環境及航運市場現狀,業內人士相對來說比較樂觀表示,從美國貿易需求來看,盡管目前美國總體進口量還沒有恢復,但今年一季度美國進口量已經與2019年一季度持平,到第二、三季度傳統旺季或許有不錯的轉機。大多數進口商認為,現貨運價第三季度有機會反彈,但全球經濟前景及通脹等因素變動成為影響第三季度恢復的關鍵。
但是,上海航運交易所方面認為,現階段美國制造商面臨更高的借貸成本、更嚴格的信貸條件、商品需求減少等一系列挑戰。此外,為進一步遏制高企的通脹水平,美聯儲本周繼續加息,在失去了寬松政策支持的情況下,未來美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。
航運咨詢公司德路里4月份的一則報告也認為,近期現貨集裝箱運價的上漲都是暫時的,國際海運費尚未觸底,今年船公司盈利將同比減少九五成僅剩5.57%。該報告指出,根據推算,2024年集裝箱航運業將虧損100億美元。“預計今年全球平均運費將下降60%(包括現貨和合同價格)。”該機構稱。
展望未來,有分析人士認為,需關注市場的分化,今年除了歐美市場之外,亞洲區域內積極的表現也同樣值得關注,中國出口至東南亞國家持續擴張,表現健康的支線型集裝箱船將成為今年市場的亮點之一。同時需要關注季節性趨勢的回歸,超級周期所抹平的季節性波動將在今年回歸,三季度的傳統旺季還是值得期待。
>下一篇:船公司SO需要核對的的信息以及英文解釋
此文關鍵詞 國際海運費漲價能成功嗎 國際海運費 海運費漲價 海運費